文案策劃:要搞清楚你寫的文案要給誰看
你一定要讓自己清楚地知道,你的廣告瞄準的目標受眾是誰。你希望哪些人購買你的產品?給這些目標消費者下定義,是制定所有策略的關鍵:
他們是誰?性別、年齡、職業、收入、教育程度、婚姻狀況等人口統計學指標。
他們是否有與某品牌(或某產品品類)相關的生活形態?
他們在哪兒居住、購物或者休閑娛樂?
他們如何看待廣告?
他們的購買行為是價格導向的、隨機的,還是比較忠誠于某一品牌?
以上談到的,其實就是 有人的產品,我們的廣告戰役,也不可能跟每個人去溝通。在龐大的、多樣化的市場人群中,我們需要根據我們產品的情況,精心挑選出具體的、容易控制的細分群體,然后瞄準他們,做出有針對性的獨特訴求。
例如,當我們為女性內衣新品牌“艾黛妮”做前期策劃時,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去界定它的消費者。目標消費群的劃分,絕不只是“女性”那么簡單籠統。我們需要細分出,她們的年齡段大概在哪個范圍?屬于什么身份?是青春無敵、活力四射的學生,品位大膽、略顯叛逆的文藝青年,還是正處于事業打拼期、講求效率的金領白領?是生活悠閑、自給自足的開店族,還是巧妙地兼顧家庭與工作,追求得體形象的母親?
然后,可以從目標群體的生活點滴中,來判斷她們的口味、喜好與價值觀。你對她們的生活特征了解得越多,就越容易選擇能有效接觸到她們的媒體,找到打動她們的方法。比如,她們愛看什么時尚雜志,是歐美老牌《VOGUE》、職業著裝圣經《ELLE》,還是日系風格的《瑞麗》、倡導新女性主義的《悅己》?她們怎么看電視,喜歡財經頻道、探索節目,還是美食旅游、情感談話、日韓長???她們什么時候聽廣播,是早上上班開車時,還是臨睡前?她們怎么上網,是上搜狐看新聞,上淘寶網淘新貨,上籬笆網找團購,去開心網搶車位,還是看老徐(徐靜蕾)或者韓少(韓寒)的博客?
此外,要記著你的消費者住在哪里。一個人所處的地域,常常影響到他的生活方式,也就決定了不同的需求。比如,我們曾經要在廣告中介紹Polo車的“座椅加熱”功能,但這款廣告只限于華北地區投放。因為,這一功能對北方冬季來講甚為實用,而如果一個住在海南的購車者就很難因此被打動,因為不需要。所以,如果針對南方的車主,就需要有其他的營銷手段,比如免費的空調檢測與保養、夏季送車載小冰箱等。

評論